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07 08:46
近日,在曹縣青堌集鎮韋莊村的菌菇大棚里,省派“第一書記”肖祥正俯身查看鹿茸菇長勢。這位來自國家電投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的工程師,駐村僅一年就為村莊繪制出別樣的發展藍圖——從傳統木耳棚到智慧鄉村驛站,從坑塘荒地到新型海棠園,鄉村振興的“電流”正沿著他鋪設的線路強勁流動。
“既要讓群眾腰包鼓,也要讓村莊面貌新。”肖祥的駐村日記扉頁寫著這樣的心聲。筆者見到他時,他正與村黨支部書記韋起臣規劃村部改造方案:充電樁解決新能源車充電難題,電商室架起農產品出村橋梁,閱覽室點亮鄉村文化燈火。這個即將蛻變的“智慧林產鄉村驛站”,將把便民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。
擁有10多年木耳種植史的韋莊村,曾困于產業低端化。肖祥帶領村“兩委”破局突圍:引入羊肚菌、鹿茸菇等高附加值品種,推動傳統種植向現代菌菇矩陣升級。“肖書記帶我們走向了全國市場!”菏澤云龍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經理韋智文激動地說。如今“曹獻優品”區域品牌認證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相繼獲批,綠色食品申請程序已然啟動,以韋莊村為中心的食用菌產業圈正輻射周邊村落。
緊抓產業發展的同時,肖祥從未放松惠民的腳步:55萬元幫扶資金精準分流,5萬元助學基金托舉希望;愛心驛站匯聚企業資源,為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傳遞溫暖。當派出單位捐贈的700棵新型海棠樹在坑塘邊扎根,這個新型海棠示范園正化作村民茶余飯后的新期盼。
2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車間即將建成,兩層廠房承載著集體經濟的厚望。“讓村集體和村民同步增收,才是真振興。”肖祥的規劃圖中,產業振興與民生改善始終并行:東側坑塘變海棠公園,西側村部成智慧鄉村驛站,南端車間育產業集群,北端愛心網絡覆蓋特殊群體。
暮色中的韋莊村,新裝的路燈沿著硬化道路蜿蜒伸展。肖祥站在正在改造的村部門前,仿佛看見充電樁的綠燈次第亮起,聽到電商室的鍵盤聲嗒嗒作響。這位電力工程師用專業智慧接通了村莊發展的“火線”,更用赤子之心接牢了黨群連心的“零線”,讓振興電流在希望的田野上奔涌不息。
通訊員 張涵 郭一村